行业新闻速递

返回首页
2025年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中国产业如何高效“催化”?
我国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
中国炼油工业版图:主要装置分布
1-己烯、1-辛烯市场调研报告
史上最全炼化工艺流程
氟化工产业链全景分析
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4
2024年全球异构化行业概况
铂碳的制备方法及厂商
全球载体市场前17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深度分析:全球二氧化碳去除现状、行动举措及未
产能超2600万吨!近一年绿色甲醇项目最全分
我国绿醇产业大起底:规划了109个项目,超过
2024年各省市重大双碳领域项目汇总
2023年国内乙二醇生产与进出口情况
绿色甲醇与绿氨经济性分析和展望
焦炉副产品煤焦油深加工关键与产业化
国内BDO企业装置动态一览
220万吨钢焦一体化及焦炉煤气制LNG、氢能
茂金属聚α-烯烃成套工艺技术成果转化实现新突
电解水制氢经济性比较
我国CCUS产业化前景分析与建议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技术工业化应用
煤化工企业的“精细化转型”有哪些方向?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前景
实现“双碳”的八大战略、七条路径和三项建议
碳排放八大行业释义
近期绿氢项目一览表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议程进展报告》
气候变化对全球和区域范围内能源系统的影响
济南:2023基于双碳背景下催化反应技术工艺
内蒙古高端氟材料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
商丘国龙在山西沃能3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上实
2022气候灾难与反思: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发布
全国CCER交易账户正式开放申请注册
深度研究:绿氢消纳制氨和甲醇市场空间有多大?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各行业行动方案和路线图
碳中和未来三大布局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现状及未来前景
中国碳中和产业链全景图
中国“碳中和”正在掀起一场全球革命
国内最大规模焦炉气制甲醇装置投料
碳中和:失去或得到,都已经迫在眉睫
CO2移除的生物物理和公众需求视角
宁夏渝丰焦炉煤气生产9万吨LNG项目试生产成
碳中和将带来人类最重大的自我革命和颠覆
探寻下一代前沿低碳技术——腾讯“碳寻计划”启
标准锂安装碳捕集试点工厂,测试限制排放和促进

内蒙古黑猫拟建焦炉煤气制30万吨甲醇联产8万吨合成氨项目

2023基于双碳背景下催化反应技术工艺及高性能催化剂开发应用研讨班


在“双碳”背景下,社会对高新性能化工材料的需求及化工生产高效绿色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化工生产核心技术支撑体系之一的催化剂设计、制备及表征方面的科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
为加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交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和科技转化应用,本单位将于10月26日-28日在济南市举办”2023基于双碳背景下催化反应技术工艺及高性能催化剂开发应用研讨班。“届时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到会演讲并进行专题交流,与全行业人士携手共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请各有关单位积极选派人员参加,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

中科凯(北京)化工技术研究院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23年10月26日一28日(26日全天报到)

地-点:济南市(详细地址直接通知报名者)

 

三、会议费用:
会务费:2500元/人(含会议费、资料费等);同一企业报名2人以上2200元/人,高校科研单位1800元/人。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蒋晓娟

电话:13810168498(微信同号

邮箱:58610219@qq.com
 

五、参会对象:

工业催化技术相关的精细化工、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化肥工业、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环境保护;催化剂、工业助剂、催化新材料生产厂家;设备设计与制造企业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学生以及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事业领导 。

 

、论文会刊征集:

本次大会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案例成果,印刷会刊(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

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在10月20日前将论文发至58610219@qq.com信箱。

要求论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

 

、主要研讨内容:
(一)催化反应技术新研究及应用

1、连续催化加氢技术研究及加氢催化剂的应用;

2、催化脱氢技术研究及脱氢催化剂的应用;

3、还原胺化技术研究及还原胺化催化剂的应用;

4、高精度脱硫技术研究及脱硫催化剂的应用;

5、不对称催化加氢技术研究及加氢催化剂的应用;

6、芳香硝基化合物连续式加氢技术研究与应用;

7、树脂及油类加氢脱色技术研究与应用;

8、二腈制二胺连续加氢技术研究与应用;

9、醇类加氢精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10、醇类脱氢到酮、内酯的固定床连续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11、酮/醇的胺化固定床连续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12、原料或气体精脱硫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新型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研究与工业化应用

1、均相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2、有机物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3、炭载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4、活性炭负载、氧化物负载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5、手性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三)固定床连续反应工艺装备研究及应用:
1、釜式间歇反应工艺装备研究及应用;

2、连续高压釜式加氢反应工艺装备研究及应用;

3、固定床连续反应工艺装备研究及应用;

4、浆态床反应工艺装备研究及应用;

 

八、拟出席专家及报告:(排名不分先后)

1、杨清河,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石科院),首席专家,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导。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一直在石科院加氢催化剂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炼油领域加氢催化剂载体基础材料与加氢催化剂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关键技术、高端材料研发工作。先后在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化获荣誉称号。作为团队负责人的渣油加氢催化剂研发团队2014年获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持续创新能力为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题目:绿色高效加氢催化剂载体材料平台构建与工业应用

2、严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主任。在均相催化多相化、多孔聚合物等催化材料制备及工业转化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对氢甲酰化、临氢胺化和加氢催化等反应过程及催化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第17届、第2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国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报告题目:单核贵金属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3、王广建,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反应工程教研室教授、博导,化工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净化领域的催化新材料合成制备、能源化工领域如油品中脱硫脱氮催化剂制备及应用、加氢脱氢催化剂制备及应用、化学反应器设计与优化、清洁化工工艺如精馏塔与吸收塔等主要设备的模拟优化及新工艺研究。注重产学研结合,与齐鲁石化、青岛石化、金城石化、中石化安工院、华电环保、清源集团等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完成委托项目十余项。

★报告题目:醛类加氢催化剂开发及连续加氢催化技术应用

4、张月成,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药物及其中间体的设计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设计与合成,多相催化(氨化、加氢,脱氢,氧化等)催化剂及其生产工艺的设计与开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项目基金支持。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化工,经济环保的政策,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微通道反应技术,致力于绿色流动生产工艺的开发及产业化。

★报告题目:己二腈/己二胺合成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5、连奕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级高工。研究兴趣:能源化工、精细化工催化剂设计与工业制备、催化耦合集成技术的应用开发。

★报告题目:甲硫醇及其相关化学品合成技术进展及工程化

6、蒋伟,江苏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开发高效的萃取剂、吸附剂和催化剂用于汽柴油的超深度脱硫生产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结题1项,主持并完成博士后面上基金2项,主持并完成江苏省青年基金1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报告题目:萃取/催化氧化超深度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纲要:1.油品脱硫现有技术背景介绍;2.萃取脱硫技术及萃取剂研究进展;萃取耦合氧化脱硫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吸附耦合氧化脱硫技术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7、鄢冬茂,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新材料所总监,教授级高工、博士,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主要从事催化与工程化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纳米催化材料和多相/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微反应器内化学品的连续合成研究,针对快速及强放热反应,研究微时空尺度下的“三传一反”规律研究。

★报告题目:高效耐中毒加氢催化剂工业产业化实践及连续催化加氢工艺应用新进展

8、黄红雨,拜凯(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要负责公司研发工作。对普通金属与稀贵金属催化、生物酶转化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合成生产中的应用与清洁工程工艺开发有着丰富的研究、工业化经验。

★报告题目:活性炭负载、氧化物负载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9、丁靖,南京工业大学,学科教授,入选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企业创新岗”特聘专家。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基于“双碳”和“绿色制造”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要从事C1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工艺开发研究。

★报告题目:基于双碳背景下的催化加氢技术研究

■报告纲要:1.CO2排放现状分析与利用技术;2.CO2催化加氢技术及应用实例分析(CO/CO2加氢制化学品、均苯四甲酸酯选择性加氢、废塑料加氢催化裂解制化学品等);课题组其它新型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简介

10、叶光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于反应-传递耦合规律与强化方法,开发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工业催化剂和反应器,具体包括:反应器多尺度模拟和工业化放大;工业催化剂外形、孔道和表界面结构设计;高值化学品反应技术开发;芯片湿法刻蚀技术开发。

★报告题目:基于传质强化的工业催化剂设计方法及应用

11、朱杨,南京药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催化经理。药石科目前技搭建了以连续流化学、微填充床技术、生物催化、金属催化、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平台,进一步实现安全、高效、绿色的工艺开发及生产解决方案。

★报告题目:医药化工领域的非均相催化剂的研发实践与应用

12、王铁峰,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清洁能源化工、多相流反应器和非均相催化。发展了部分氧化过程基元反应动力学和CFD模拟方法,成功设计了世界上产能最大的乙炔炉反应器。建立了浆态床反应器CFD-PBM耦合模型,并实现了浆态床反应器技术产业化。研究选择性加氢和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等催化过程。

★报告题目:待定(更多专家报告持续更新中......)

 

 


广告合作,电询15910760598
中联新材网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25 北京中联新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2区37号楼二层201室
电话&邮箱:15910760598@163.com
  京ICP备18038152号-2
中联新材网
中联新材网